中新网厦门11月14日电 (许烨婷)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成长论坛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换钻研会,13日以“线上 线下”相连系的体例在厦门进行。 本届钻研会设置了厦门主会场和福州线上分会场。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位专家(此中台湾10位),就新时期中医药传承立异与成长、中医健康理念与膏方利用、台湾中西医合疗配合管控疫情、台湾中医药财产现况与阐发、两岸中药与自然药物的交换合作与实践分享等作主题讲话。 本届钻研会以“进一步打造两岸中医药范畴交换合作新平台、鞭策海峡两岸中医药优势互补、融会成长”为主题,环绕增进两岸中医药传承立异成长、两岸中医药推行利用及中医适合手艺规范化、闽台中医药成长思绪、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换与合作、打造平易近族医药精品等议题进行深切钻研和交换,出力鞭策两岸中医药事业融会成长,配合宏扬优异传统中医药文化。 福建中医药年夜学流露,自1988年首办以来,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换钻研会已成功举行13届,共有3000多人加入会议。两岸专家学者环绕鞭策两岸中医药教育合作交换、晋升海峡两岸中医药人材培育质量、描画两岸中医药成长蓝图等议题进行深切钻研和交换,获得了较好的功效。 本届钻研会由中国平易近族卫生协会、福建中医药年夜学结合主办,中国平易近族卫生协会眼学科分会、卫闹事业创业科研专项基金治理委员会、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换分会承办。(完) 【编纂:张燕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草原牧区行·内蒙古篇④】 光亮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暮秋时节,寒意已浓,踏进乌兰察布宏福现代农业财产园的智能温室,一股暖流劈面而来。关不住的绿意在面前铺开,层层叠叠的绿叶下,或鲜红或嫩黄或翠绿的小番茄像一串串珍珠从藤蔓上垂下来,吊挂在用于无土栽培的吊架上,煞是喜人。 “园区天天的番茄产量达40吨,而且当天就可以送到北京的超市。”园区出产司理袁伟告知记者,“可别小瞧这温室,精准水肥节制、熊蜂授粉、生物防治、无土栽培和饮用水浇灌等,这些我之前都没咋听过的‘尖端’莳植手艺都在这儿用上了!” 一边措辞,袁伟一边按下了另外一间温室门的电动按钮。门打开,一排排吊架之间的轨道上,工作人员张利青正谙练地驾驶机械功课车修剪枝叶、采摘果实。 “温室里的番茄定植后发展期只要两个月,以后就会进入产出期,而适合的温度是包管全年产出的主要前提。”袁伟告知记者,乌兰察布的冬季很漫长,供暖是问题。 传统的取暖体例本钱高、能耗年夜,怎样办? 在考查中,园区工作人员发现,假如能把本地工业企业在出产中发生的过剩热量操纵上,岂不是美事一桩?那样的话,园区的温室不但聪明,并且低碳。因而,在本地当局的调和下,园区启动了工业余热综合操纵项目。 “你瞧,这条冬季用来保温的轨道热量就是来自10千米外的冶金企业。”袁伟说,冶金出产企业的工业用水需要冷却,财产园的年夜棚需要保温,在实现供热管网互联互通的条件下,工业余热综合操纵实现了“各取所需”,解决了园区冬季百分之八十的供热需求。 “不但如斯,温室里还布满了各类传感器。”袁伟指着吊挂在轨道旁的白色方形盒子说,它能同时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情况前提进行及时监测。 有了这些数据,温室内情况节制、水肥浇灌量的及时调剂得以实现,植株发展也有了更好的包管。园区手艺人员张学芳告知记者,“聪明”加持的番茄莳植,不但“温光水气肥”都可控,产能表示也加倍超卓,年夜番茄每平方米可以收成60千克摆布,比传统日光温室增产了近10倍。 更多产出的同时,财产园也在更多地造福周边农户。“现在,财产园经由过程流转地盘、整合村集体资金,投资扶植加工包装车间,让本地农户既有房钱收益又有投资收益。”袁伟说,园区已招聘了本地农户200多人,大师增收致富又多了条路。(光亮日报) 【编纂:张子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