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1月15日电 (记者 郭金超)11月14日,中国国度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接见会面。接见会面竣事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向媒体介绍环境并回覆了发问。 台湾问题作为此次接见会面的一个重点,王毅在介绍中美两国元首环绕台湾问题的沟通时暗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门,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之所以中美之间要会商台湾问题,是由于美国干与了中国内政。我们的要求十分清楚了然,就是住手干与中国内政,尊敬中国的主权和国土完全。 王毅指出,此次接见会面傍边,习近平主席向拜登总统介绍了曩昔几百年来台湾被外部权势殖平易近和侵犯的汗青,强调中国否决“台独”、保护国土完全,就是要守护住祖祖辈辈属于中国的地盘。任何人想把台湾从中国割裂出去,都违反中国的平易近族年夜义,中国人平易近势必同仇敌慨,毫不会准许。 王毅说,习主席指出,中方将对峙“和平同一、一国两制”的根基方针,以最年夜诚意、尽最年夜尽力争夺和平同一的前景。但假如呈现《反割裂国度法》划定的三种严重环境,中方势必依法行事。中国是最但愿台海和安稳定的,而“台独”同台海和安稳定冰炭不洽,要想保护台海和安稳定,就该当果断否决和遏阻“台独”。 按照《反割裂国度法》,“台独”割裂权势以任何名义、任何体例造成台湾从中国割裂出去的事实,或产生将会致使台湾从中国割裂出去的重年夜事情,或和平同一的可能性完全损失,国度得采纳非和平体例及其他需要办法,捍卫国度主权和国土完全。 王毅介绍称,习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焦点好处中的焦点,是中美关系政治根本中的根本,是美国不克不及也不该超越的红线。中方要求美方言行一致,固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结合公报划定,实行“不撑持‘台独’”的许诺,住手虚化掏空一中政策,束缚阻止“台独”割裂言行,不要让场面地步成长到不成整理的境界。拜登总统暗示,美方对峙一个中国政策,不撑持“台独”,不撑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追求把台湾问题作为东西遏制中国。(完) 【编纂:张燕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新华社西宁11月14日电 题:“评脉”江源 守护“中华水塔”——江源科考十年察看 新华社记者李劲峰、陈杰、李思远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平均海拔跨越4500米,高寒缺氧,水系纵横,火食希少,持久处于科研“空白区”。 2012年以来每一年展开的江源科考,深切长江源区,摸清生态“本底”,研究转变纪律,成为对长江源展开次数最多、笼盖最广的科研勾当之一。一批批科考队员降服高原反映,“评脉”江源生态,守护“中华水塔”,成为“把论文写在年夜地上”的活泼写照。 走进江源,定点持久不雅测摸清“本底” “细针形的尖针杆藻,圆形小环藻,像划子的舟形藻……”显微镜里,“90后”研究员李鲁丹正仔细分辩和记实各类藻类。这些都是她本年加入江源科考收集的浮游植物样本。 “我们已发现长江源浮游植物跨越40种。”李鲁丹说,江源科考需翻山渡水,十分辛劳,“但探秘江源,每次收成满满”。 探访江河泉源,人类亘古不息。作为中华平易近族母亲河,关于长江的泉源记录,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期间。1976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科考队,初次将长江源追溯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尔后陆续探明“长江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 在屡次考查根本上,2012年7月长江委长江科学院等机构组织20多人团队走进江源,拉开江源科考常态化序幕。 “水是万物之源,江源科考始终聚焦水轮回主题。”多年江源科考组织者、长江科学院原副院长陈进说,江源研究根本亏弱,相较于单次单项科考,只有持久、定点的不雅测研究,构成“综合 专项”科考系统,才能周全摸清江源生态“本底”。 一次江源综合科考,高原行程4000多千米,数十个固定采样不雅测点,收集江水、泥沙、植被、鱼虫等10多类样本。十年来,科考队员陆续查明长江三源各自水质与河势判然不同的缘由,钻取冰川冰芯解读江源天气转变暗码,建起长江源区首个水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堆集构成触及江源水资本、水情况、水生态的贵重“数据库”。 浩繁科考发现的背后,是队员们在高原降服坚苦、艰辛功课:河谷中遭受泥石流,距离巨石仅1、两米;钻取冰芯耗时长,被迫深夜驱车翻越山脊;有队员高原反映呈现脑水肿,告急送医救治后才出险。 为研究江源水质,长江科学院流域水情况研究所副所长赵良元前后七次加入科考,“‘勇于挑战、志于科学’的江源科考精力,在一批批科考队员中传承发扬,鼓励大师走进江源、探秘江源”。 探讨江源,把握生态情况转变纪律 相较于长江畔流“一条年夜河海浪宽”,江源河道显现各类辫状、分汊等形态。加上河床常常“摆动”,致使桥梁、道路极易遭到冲洗,利用寿命短。为把握江源河道泥沙活动冲洗特点,长江科学院河道研究所副所长周银军团队,2014年以来前后十上江源。 他们在雪窖冰天中,住帐篷、啃馒头,在分歧河段打孔取样,初次还原出江源部门河床断面汗青形态,颁发江源水沙转变和河床演化对路桥水毁影响的论文,为完美渡水工程冲洗防护和优化设计奠基根本。周银军说,江源生态情况与平原判然不同,“科考研究年夜有可为”。 掀开厚厚的《江源科考十年论文集》,60多篇触及长江源水情况、水生态、水土连结等范畴的科研论文收录此中。“过半论文是近三年颁发的,申明江源科考绩果正加快出现。”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说,江源科考对峙流域视角和问题导向,对江源生态演化纪律研究慢慢深切,“多项科研功效属于‘全球初次’”。 多年科考数据显示,全球变暖年夜布景下,长江源区曩昔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的气温平均值增添了1.4摄氏度。植物作为保持江源生态健康的主要根本,碰到升温后会有哪些转变? 长江科学院博士任斐鹏和孙宝洋在江源布设了15个六边形温箱,分组展开“摹拟增温实验”,察看分歧增温幅度下的植被生态转变。颠末持续3年的原位不雅测发现,当增温到达或跨越3摄氏度时,江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转变较着。任斐鹏说,跟着升温越高,植被笼盖度下降、物种密度降落、生物多样性削减等现象越凸起,“这提醒我们要增强监测,提高生态退化风险预警能力”。 新手艺、新装备的利用,使江源科考深度和广度不竭拓展。由长江科学院与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共建的唐古拉山研究区,聚焦江源布曲流域的冰川、河道、湖泊转变,曩昔首要依托人工巡测。2016年以来,11套主动不雅测站前后架设在研究区,配备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装备,建成国际一流的冰川、冻土、景象形象、水文的全天候主动在线不雅测系统。 屡次加入科考的长江科学院水资本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洪晓峰介绍,主动不雅测操纵物联网,冲破天气情况对野外人工功课的限制,每一年获得各类数据近50g,使冰川进退、冻土冻融、降雨转变等环境一目了然。 庇护江源,守护“中华水塔”奔流不息 一条条人工孵化的小头裸裂尻鱼苗放流后,在南源当曲畅游栖息。本年夏日,长江源独有的小头裸裂尻鱼初次实现增殖放流,标记着江源特有物种庇护获得新冲破。 江源天然前提卑劣,已知保存鱼类仅6种。来自长江科学院的科考队员李伟,颠末持续三年多的实验,根基把握小头裸裂尻鱼的越冬、产卵和人工繁育机理,“一旦呈现种群衰减,就可以经由过程增殖放流快速恢复”。 长江源地点的“中华水塔”,是国度的生命之源,是主要生态平安樊篱。青海省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曩昔五年间长江源年均自产水资本总量达266.17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6300多万人一年的用水量。 “泉源之于长江,比如年夜脑之于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屡次加入科考的青海省水文水资本测报中间水资本部部长李燕说,江源生态极为敏感和懦弱,庇护江源对长江年夜庇护举足轻重,江源科考正成为江源庇护的主要科研支持平台。 十年来,对江源地域20多个扶植项目展开水资本操纵评估论证,确保不影响本地水生态;搭建河湖生态平安立体监测和预警手艺平台,尽量下降湖泊扩大和河床改道对根本举措措施和生态情况影响;牵头制订三江源国度公园水文水生态监测计划……一系列科研功效,为江源庇护供给有力支持。 江源草甸草浅土薄,队员们钻孔取样时尽可能削减取样量;鱼类分离栖息,捕捞的各类鱼经丈量后大都放生;野外碰到塑料袋等垃圾,自动搜集带回基地处置。长江科学院水资本所所长许继军说,江源科考落脚在江源庇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十年江源科考,搭建了一个科考平台,获得了一批科研功效,更主要的是在一多量青年科研工作者中播下了研究江源、庇护江源的种子。”长江委副主任胡甲均说,近两年科考中,一泰半队员都是“90后”,很多都是初次上江源,“芳华在江源闪烁,他们在科考中成长成才”。 愈来愈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陆续插手,给江源科考带来更多的跨学科、跨机构合作。来自南京年夜学地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90后”博士后王成龙,客岁初次加入江源科考,将“碳轮回”课题研究地址从海上拓展到江源。“江源科考中,分歧学科队友交换合作,能碰撞出更多思惟火花。”他说,广袤江源还有更多未知空间,“值得持久摸索研究,永葆‘中华水塔’奔流不息”。(新华网) 【编纂:李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