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包兴安 受寒潮影响,北方已有多地启动供暖,能源需求增多。综合来看,跟着近期一系列“保供稳价”办法落地奏效,能源供需情势整体安稳。 “今朝全球能源财产链供给链存在较年夜的不肯定性,国内能源市场需乞降供给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要进一步深化能源鼎新,强化能源保供能力,加强能源自立供给的动能和效能是此后一段期间的工作重心。”北京师范年夜学当局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财产经济研究中间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暗示,对中心发电企业的能源保供,建议明白方针、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强化鼓励。同时,继续增添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主体,极力减缓中心发电企业资金压力,夯实能源保供范畴的中持久成长根本,晋升能源财产链供给链各环节的保供能力。 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提速 作为能源保供东西之一,能源保供特殊债今朝正获得加速刊行。 本年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撑持中心发电企业等刊行2000亿元能源保供特殊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金额合计1150亿元,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供给足够资金撑持。 宋向清暗示,能源保供是经济社会不变成长的必定要求,但受国际原油财产链供给链不肯定身分增多、国际能源价钱延续波动且不竭爬升、国内电力市场布局性矛盾等身分影响,中心发电企业财政紧均衡状况没法获得有用减缓。在此环境下,刊行能源保供特殊债助力减缓中心发电企业资金压力,有益于晋升国度能源电力保供能力,有益于加强应对国表里能源市场转变的能力,有益于巩固经济和社会苏醒和成长的根本。 具体来看,2022年9月5日,首单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成功,中国国新作为刊行主体召募资金300亿元。在各方协作下,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工作有序推动。截至11月14日,中国国新刊行1000亿元特殊债,中国华能刊行50亿元,中国年夜唐刊行40亿元,国度电投刊行40亿元,年夜唐国际刊行20亿元。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履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暗示,自首单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以来,整体来看,对减缓能源企业资金压力、不变出产运营起到了较年夜的支持感化,有力保障了能源供给平安。 宋向清认为,在能源保供特殊债刊行上,严酷奉行“专人对接”“一企一策”等经营办法,规范信息表露,完美承销机制,加年夜利率东西对本钱市场的刺激和吸引,指导市场化刊行,确保召募到的资金全数用于中心发电企业能源电力保供工作。 电厂存煤连结在1.7亿吨以上 另外一方面,本年以来,面临全球能源价钱延续高位震动,多部分提早经营,有用应对能源市场波动。例如,下降自然气采购本钱,公道指导自然气消费;强化电煤中持久合同履约监管,保障煤炭中持久买卖价钱运行在公道区间。 11月14日,国度能源局成长计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国度能源局召开的四时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暗示,前三季度,我国元煤日均产量连结在1200万吨以上,同比增加11.2%。9月份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连结在1.7亿吨以上。全力鞭策油气增储上产,催促供给企业和处所周全签定供气合同,推动储气举措措施“应储尽储”。前三季度,原油、自然气产量别离同比增加3.0%、5.4%。 国度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暗示,煤炭价钱整体连结安稳。10月份秦皇岛5500年夜卡动力煤年度长协价钱719元/吨,较年头降落6元/吨,比长协最高限价770元/吨低51元/吨,稳住了电煤供给的根基盘。电厂煤炭综合到厂价较着低于国际程度,为保障平易近生用能奠基了杰出的根本。 另外,近日,多地召开相干会议摆设能源保供重点工作。例如,11月10日,陕西省召开全省能源和物质保供会议暨四时度稳增加稳就业稳物价促增收调剂会暗示,“确保煤炭增产增供、电力供需均衡、自然气保障平易近生、糊口必须品量足价稳”;11月11日召开的湖南省能源平安出产专业委员会会议、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会议暗示,要综合施策,力争煤电满发稳发、水电不变出产、外电积极增购。 “跟着各项能源增产保供办法落地,能源保供压力有望延续减缓。整体来看,能源保供情势整体不变。”吴琦建议,要延续增强煤炭、油气、电力等传统能源供给能力,同时要加速计划扶植新型能源系统,晋升能源系统综合调理能力,增进新能源并网消纳,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互补成长。(证券日报) 【编纂:刘阳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新时期活力奔涌,新经济动能彭湃,新职业不竭鼓起。跟着政策盈利的不竭释放,我们相信,新职业的从业人员势必具有更年夜成长空间初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专业手艺人员年夜类中,增设了暗码工程手艺人员、碳治理工程手艺人员、金融科技师等29个新职业;对两个年夜类职业的名称和界说做了调剂,对30个中类、100余个小类名称、界说做了一些调剂……前不久,《中华人平易近共和国职业分类年夜典(2022年版)》正式发布。与2015年版年夜典比拟,新版年夜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总职业数到达1639个。新版年夜典顺应当前职业范畴的新转变,将更好知足优化人力资本开辟治理、增进就业创业、鞭策国平易近经济布局调剂和财产转型进级等需要。新职业折射经济新活力。职业分类年夜典是职业分类的功效情势和载体,在展开劳动力需求猜测和计划、展开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指点等工作中,都阐扬着根本性和导向性感化。从1999年初次公布国度职业分类年夜典,到本年完成第二次周全修订,20多年间,职业分类年夜典的转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的成长。新职业表现了新手艺、新趋向、新需求,是察看我国经济成长新动向的一个风向标。以数字职业为例,新版年夜典初次标注了数字职业,包罗“机械人工程手艺人员”“数据库运行治理员”“数字孪生利用手艺员”等。数字职业不竭增多,反应了各行业数字化历程及数字经济成长趋向。现在,数字职业不但在一二三财产均有散布,且已普遍渗入到社会出产、畅通、分派及消费的各个环节,反应出数字经济给出产体例、糊口体例和治理体例带来的深入变化。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范围达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数字经济成长势头强劲。可以说,最近几年来新职业不竭出现,恰是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布局延续优化,让新手艺、新财产、新业态、新模式层见叠出。新职业也为经济成长注入了新动力。不竭出现的新职业,不但为人们供给了成长新机缘和就业新选择,还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人投身相干范畴,进而带动相干财产的快速成长。最近几年来,人社部陆续公布74个新职业,新版年夜典将这些新职业纳入,有益于晋升新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指导更多技术人材插手新职业。固然,要实现新职业与经济成长的良性互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好比,以新职业为根本的相干统计、尺度系统该若何成立,插手新职业需要具有哪些技术,具体的薪酬程度怎样,从事新职业需要颠末哪些技术培训,若何提升评级等,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使人欣慰的是,自2021年起人社部已发布了10个新职业的国度职业尺度,并组织编写了相干培训教程;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还在工程系列里增设了人工智能等职称评审专业,为新职业群体供给加倍科学、更有针对性的职称评审办事。继续加鼎力度,加速开辟制订职业尺度,规范展开培训,摸索在新职业范畴新设职称评审专业,供给职称评价办事,才能为新职业群体搭建加倍畅达的职业成长通道,不竭做年夜挖深就业的“蓄水池”。新时期活力奔涌,新经济动能彭湃,新职业不竭鼓起。跟着政策盈利的不竭释放,我们相信,新职业的从业人员势必具有更年夜成长空间,新职业也势必为经济高质量成长注入强劲动能。 【责任编纂:张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